一套合格的演出场所内部通话系统应该满足哪些需求?

2025-04-03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列举了一些在演出场所里需要用到通话系统的岗位。但是不同岗位对通话的需求也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说说一套合格的内通系统应该满足哪些需求。

1. 支持内通系统各种设备的联网互通:

为了确保能够保障在高强度、多角色、多任务的演出环境中,各部门之间的实时可靠、高质量通话需求,系统中的有线通话终端,无线通话终端,调度面板,桌面站这些设备都应该能够支持通过网络的无缝互联。使用统一的网络化、IP化方案,既能简化系统部署与维护,又能实现跨品牌、跨协议的兼容与扩展。

2. 支持多控制台联网同步控制:

同步控制主要涵盖2个层面

①控制状态同步:例如当主控人员张三打开系统的分组功能时,整个系统应该都进入分组状态。

②节点选择同步:例如主控人员张三禁用了某个通话节点时,整个系统都应该禁用该节点。

同步控制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全局管理的一致性,避免出现管理混乱。并且能够便于管理的冗余备份,当某一管理设备出现故障时,其他管理设备仍可以对整个系统传达控制指令。避免管理失效。

3. 支持多调度台联网独立调度:

这个需求主要是赋予演出场景下各小团队自主决策的空间,又通过联网保持整体协作的机动性。比如调度台A指挥舞台机械组拆卸布景,调度台B协调演员进入下一幕站位,调度台C通知保洁员清理后台。整个团队各自调度同步推进。

4. 支持多个无线基站或中继台联网,扩大无线信号覆盖区域

在演出场景里,舞台技术人员、安保团队等都有可能需要在整个场景频繁移动,所以需要确保整个场景的通话信号能够无死角的覆盖。一般在剧院、音乐厅这些室内演出场景经常会遇到金属框架,多层舞台,密闭空间这些复杂地形,露天的音乐节也有可能遇到临时搭建的演员帐篷区域超出舞台通话范围。现场人员密集有时也会对通话信号造成遮挡和干扰。多基站/中继台联网的分布式部署,非常适合演出行业对“全域覆盖、高密度接入、移动优先”的严苛要求。缺乏这一能力可能导致关键岗位失联、应急响应滞后,甚至因通信中断直接引发安全事故(如威亚操作员未收到急停指令)。

5. 支持外部设备的音频输入或输出

比如演出现场的广播系统,紧急情况时导演可以通过通话系统来进行广播。或与现场音频系统集成,调音台输入通话系统实现声音返送。支持外部音频输入/输出能让通话系统从“内部通话”升级为“音频枢纽”。既保障了关键指令的全域覆盖,又实现了艺术效果与安全管控的深度协同。

6. 支持配置矩阵管理通话系统。

大型演出场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适合上座率预期较高的大型剧节目。不仅需要将众多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划分通话群组管理,而且需要将多个内通子系统连接起来合并管理,子系统中可能还会涉及本地通话系统,异地通话系统,外部音频系统等。合格的演出场所通话系统需要能够支持矩阵来管理如此复杂的通话需求。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对演出行业的通话需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关于大型演出时会用到的矩阵管理需求会涉及到比较多的方面,以后我们有时间单独写一篇文章来介绍。

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纳雅内部通话产品均符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场所内部通话技术要求》(T/ZGYC 006—2025)